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鄭康喜 東莞報道
剛剛結束的中秋節小長假,位于廣東東莞的南社古村異常熱鬧。從寫著“南社”二字的城墻大門走進去,一排排保存較好的明清古建筑,讓人驚鴻一瞥。嶺南祠堂,小橋流水,隱藏在800年歷史村落里的民宿、文創小店、私房菜餐廳……
十年前,南社古村落大量風貌、建筑等不斷衰敗。而后,古村推動成立專業的文化公司,通過村企合作開發,使景區接待游客量從2006年的11萬人次提升至上百萬人次,增長了9倍,村集體門票分成收入提升了二十多倍,探索出一條古村落保護開發的“南社模式”。
今年,廣東提出以新質生產力推動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文旅融合項目取得顯著成效,以東莞南社、惠州南昆山、中山崖口為代表的一批鎮域、鄉村旅游爆火,特色景區破圈,為廣東文旅產業融合提供了新樣本。鄉村民宿酒店、鄉村旅游、鄉村餐飲等產業,在短視頻流量的裂變下,正在走向融合碰撞新階段。
未來,如何通過整合“人、文、旅”資源,打造鄉村文旅融合的新風貌,探索實現鄉村文旅資源價值的新業態?
9月25日至29日,第三屆中國(澳門)國際高品質消費博覽會暨橫琴世界灣區論壇(簡稱“高品會暨世界灣區論壇”)將在澳門與橫琴兩地舉辦。本屆論壇期間將舉辦文旅分論壇,政企各界代表將在“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引領下,圍繞上述話題深入探討。
搭上互聯網快車的鄉村文旅
“中秋過后就是國慶節,我們圍繞黃金周會繼續推出不同主題的活動。節目安排之外,我們也會在抖音、小紅書、快手這些平臺同步直播。”南社創意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陳玲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現今,以短視頻為重要載體打造城市名片、塑造網紅景點,將古村落獨特的嶺南風俗文化和景點通過短視頻形式傳播出去,已經成為南社古村在互聯網時代與游客找到鏈接點的新思路。
8月20日,清華大學國家形象傳播研究中心發布的《短視頻時代的大眾文旅生活白皮書》顯示,南社古村成為全國抖音用戶打卡最多的十大鄉村之一。
(圖為南社古村。受訪者供圖)
在采訪中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發現,近兩年來,以南社為縮影的廣東鄉村文旅,在玩轉流量密碼的條件下,持續探索“網紅村”路徑,再通過民宿、餐飲、露營、夜市等特色旅游項目以及沉浸式體驗塑造個性化IP,打造一批創新產品,以此整合“人、文、旅”資源,打造鄉村文旅融合的新風貌。
而要真正借助流量實現鄉村文旅產業的嬗變,卻并非易事,這些需要人才,也需要內容的輸出。
在中山崖口村,坐落在深中通道西著陸點附近的小村落,正在不斷迎合著當下的互聯網熱點,跟隨年輕人的消費偏好變革自己。在這里,來自珠海的林麗妍于稻田邊經營起民宿,來自東莞的藍海民于村中開設了第一間旅拍館,來自中山城區的譚錦鹍在村口開出咖啡店的分店。
年輕人進來,帶著詩意與煙火氣。而后,村民們在他們的帶領下,紛紛走上互聯網創業的道路,開始自發創作內容。
在這樣的文化加持下,崖口村已在為迎接更大的流量提升村里硬件設施。目前,當地正規劃新增約500個停車位,東堤也在施工改造,完工后接待能力預計將提升一倍以上。
中山崖口并不是廣東鄉村文旅融合發展的個例。驅車200多公里來到惠州南昆山,在層巒疊翠的山澗里,人們或許能看到互聯網+鄉村民宿融合的最好樣本。
路過一片或朱瓦紅磚、或極簡現代的別墅群,廣東民宿的發源地便坐落于此。近年來,鄉村民宿尋求標準化、品牌化,一批連鎖式的鄉村酒店涌現出來。龐大的民宿群落又吸引了餐飲、娛樂等多樣化業態配套,形成了旅游閉環,并帶動著基礎設施的日益完善。
在當前網紅打卡的年代,年輕消費群體為“情緒價值”買單,“能出片”、喝茶發呆成為民宿消費的最大吸引力,各大民宿開始注重小紅書、抖音平臺營銷,并邀請網紅前來探店打卡,甚至直播帶貨,以此應對流量更迭。
“鄉村文旅+數字經濟”日益深度融合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觀察發現,流量的風并不局限于線上宣傳推廣,而是深度的定制化服務和電商的加持。透視廣東鄉村文旅,這一趨勢已經開始走向智慧化、信息化、生態化。
“今年以來,新注冊民宿增速已明顯放緩。”廣東民宿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徐靈枝說,前期入局者以“小白”居多,往往盲目投資后匆忙撤場。當前,鄉村民宿總體上呈現供過于求的局面。這一問題在鄉村餐飲、鄉村景區等相關業態同樣存在著。
(圖為位于廣東省惠州市龍門縣龍華鎮的鄉村民宿。譚海燕/攝)
在暨南大學深圳旅游學院教授巨鵬看來,要真正探索實現鄉村文旅資源價值,還是需要培育鄉村特色產業,這是推動鄉村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
“培育壯大鄉村特色優勢產業,需注重挖掘本土資源,因地制宜打造鄉村特色品牌。要從更多角度發力,利用互聯網等技術突破時空界限,推動鄉村文化旅游智慧轉型。”巨鵬說。
當前,惠州正在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的13個鄉鎮,結合鄉村實際所需,開展新媒體培訓、制作鄉村推介范本、拍攝鄉村風貌視頻、開展直播帶貨、培訓村民數字素養等“五個一”活動,推動鄉村文旅產業走向數字化。
近年來,鄉村旅游正日益催生出“數字+文旅”“數字+電商直播”等一批新業態,在廣大農村落地生根,成為激發鄉村發展的關鍵增量。
如茂名雙合村把產業融進了文旅,把農業“一枝獨秀”變成農文旅產業“百花齊放”。在因地制宜打造了雙合河畔文創街、高端山林民宿等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鄉村振興風貌帶基礎上,還建有雙合電商培訓中心、互聯網數字農業“兩標一碼一單”優質農產品品控溯源中心、雙合記憶館等,讓互聯網科技重塑鄉村旅游。
可以看到,當前廣東多地正在充分挖掘本地特色優勢,借助數字技術創新,將村鎮打造成為一個個充滿現代感的智慧旅游小鎮,越來越多的地方正在探索鄉村“農文旅”產業發展的新模式。
巨鵬認為,在數字經濟的助力下,廣東要持續推動“鄉村文化+鄉村旅游+數字經濟”深度融合,讓一批縣城和鄉村在鏡頭下被看見,還要將新興技術與在地資源相結合,挖掘鄉村多元價值、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呈現文旅融合新貌,重塑廣東鄉村旅游目的地吸引力。
【本專題獲得第三屆高品會獨家金融合作伙伴 中國農業銀行 特別支持】
本文鏈接:文旅融合探新路:搭上互聯網快車,鄉村也可以很cityhttp://www.lensthegame.com/show-4-11372-0.html
聲明:本網站為非營利性網站,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