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見習記者雷椰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德尚玉 實習生楊佳軒 北京報道
碳中和周報關注“雙碳”領域的最新前沿動態,包括碳中和政策、地方動態、企業實踐等。我們將通過精選每周碳中和領域的重大事件,并進行點評的方式,提供一個及時全面的碳中和信息平臺。
一、碳中和政策
1、生態環境部:將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
9月25日,國新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指出,我國發展的“含綠量”明顯增加。
當前,我國已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清潔電力體系和清潔鋼鐵生產體系,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加快推進。在交通運輸綠色轉型方面,十年來累計淘汰高排放車輛超4000萬輛,新能源公交車占比不斷提高,大宗貨物清潔運輸水平持續提升。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表示,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進一步擴大碳市場行業覆蓋范圍,發布更多方法學,納入更多參與主體,嚴格監管碳市場數據質量,著力構建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國際影響力的碳市場。
21碳中和課題組快評:建立科學核算方法,系統掌握碳排放總體情況,將為統籌有序做好“雙碳”工作、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與基礎保障。
2、國家能源局發布《電力市場注冊基本規則》
9月24日,國家能源局印發《電力市場注冊基本規則》,該規則明確了發電企業、售電企業、電力用戶、新型儲能、虛擬電廠、智能微電網、分布式電源、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等8類經營主體進入電力市場基本條件。
明確經營主體應當是財務獨立核算、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企業、經法人單位授權的內部核算主體、個體工商戶、執行工商業電價或具有分布式電源的自然人等民事主體,提供有效身份證明證件及相關注冊材料,可辦理市場注冊業務;若存在較嚴重的不良信用記錄或者曾作出虛假承諾等情形的經營主體,在修復后方可辦理市場注冊業務。
21碳中和課題組快評:本次印發的《電力市場注冊基本規則》將進一步完善全國統一電力市場注冊制度,規范市場注冊工作流程,建立“全國一張清單”管理模式,實現注冊業務“一站式”辦理,推動“一地注冊、信息共享”,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
3、三部門發布《碳排放計量能力建設指導目錄(2024版)》
9月26日,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生態環境部辦公廳印發《碳排放計量能力建設指導目錄(2024版)》(以下簡稱《指導目錄》)。《指導目錄》涵蓋了39個關鍵測量參數、82種檢測標準方法、108種測量儀器設備、85項國家計量技術規范、55項社會公用計量標準,為各級計量技術機構、重點排放單位和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業主提供了全方位的參考和指導。
《指導目錄》的亮點在于其針對性和實用性。例如,針對火力發電、鋁冶煉、水泥、鋼鐵等高排放行業,明確了燃料消耗量、燃料發熱量、原料中碳含量等關鍵測量參數,以及相應的測量儀器設備和技術規范。這些參數和設備的精準測量,將有效解決過去碳排放數據質量偏低、測量量值缺乏溯源性或溯源鏈不完整、不清晰等問題,為企業節能減排提供科學依據。
21碳中和課題組快評:《指導目錄》的發布,旨在全面提升我國碳排放計量能力,確保碳排放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為碳市場建設和溫室氣體減排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
4、聯合國秘書長呼吁各國大力減排以限制海平面上升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9月25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表示,全球平均氣溫如果比工業化前水平升高超過1.5攝氏度,可能會導致海平面上升數米,威脅人類生存。他呼吁各國大力減少碳排放以限制海平面上升。
古特雷斯強調,只有采取大力減少碳排放的措施才能限制海平面上升,只有采取果斷的適應措施才能保護人們免受海平面上升的威脅。他說,根據聯合國的倡議,到2027年,每個人、每個地方都必須受到預警系統的保護。各國必須根據1.5攝氏度的溫控目標制定新的氣候行動計劃,并為逐步淘汰化石燃料提供快速通道。
21碳中和課題組快評:氣候變化是全人類的共同挑戰。應對氣候變化,關乎人類前途命運,各國要實施一系列應對氣候變化戰略、措施和行動,參與全球氣候治理。
5、劉世錦:“雙碳”戰略實施四年,中國低碳綠色產業超預期崛起
9月28日,2024清華五道口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在京舉辦。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在演講中表示,中國“雙碳”戰略實施四年來,中國的綠色轉型在很多方面發生了重要變化,一大批低碳綠色產業超預期快速崛起,并且形成了3個經驗。劉世錦指出,其一,政府目標提供了明確可信的承諾,從而形成一種長期預期。其二,“雙碳”戰略的實施立足于創新。其三,“雙碳”戰略依托于市場的力量,特別是民營企業。同時,中國的綠色轉型也面臨著預期發展、產能“過剩”、新能源領域供過于求三方面的挑戰。
21碳中和課題組快評:中國提出“雙碳”目標以來,積極構建“1+N”政策體系,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向綠色低碳轉型,在此過程中帶來了綠色發展新機遇,成為經濟增長的綠色新動能。
二、地方動態
1、數據跨境新規實施后,全國首例ESG類數據跨境交易落地廣州南沙
9月23日,中誠信氣候科技(廣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誠信氣候”)將所持有的“ESG評級數據”中的個人信息于廣州南沙完成個人信息出境標準合同訂立后完成備案,并順利與位于香港的合作方完成交易。這或是國家數據跨境新規《促進和規范數據跨境流動規定》(以下簡稱“新規”)于3月28日正式發布后落地的全國第一例ESG類跨境數據交易。
新規對現有的數據跨境標準、程序等作了優化完善,明確了申報數據出境安全評估、訂立個人信息出境標準合同、通過個人信息保護認證等數據出境三大路徑的具體實施條件,有效回應社會關切。
21碳中和課題組快評:數據跨境新規在廣州南沙順利落地,為粵港澳大灣區先行先試推進數據跨境流動和高標準對接國際規則的探索注入了新的動力,為企業展開數據跨境業務、促進跨境數據交易市場的活躍提供了范本。
2、湖北完成今年首批碳普惠減排量開發與收購簽約
9月23日,武漢市分布式光伏碳普惠開發推介會在武漢中碳登大廈舉行。國網武漢供電公司武漢市電碳金融中心(綠電綠證服務中心)與湖北中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完成了2024年首批湖北碳普惠減排量開發與收購簽約。
在推介會現場,陽邏港分布式光伏碳普惠減排量收購首先簽約,湖北中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全額收購陽邏港分布式光伏項目1年的減排量634噸。這也是今年湖北首個分布式光伏碳普惠減排量的交易簽約。
21碳中和課題組快評:這一合作將為武漢市的碳普惠項目開發提供借鑒,要讓更多的企業得到碳收益,共享碳普惠收益。
二、企業實踐
1、深石集團將與聯合國全球契約攜手推動企業綠色轉型
9月23日,綠色CEO圓桌會議在紐約成功舉行。會議由深石集團、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和亞洲協會共同主辦,會議圍繞對“全球化企業而言,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企業氣候行動與COP29的參與機會”等議題展開交流。
亞洲協會副主席夏偉表示,應對氣候變化挑戰,中美之間需要找到合適的合作方式,單靠各自力量是遠遠不夠的,而通過此次多邊對話,期待尋求更多的可能性。
萬科集團及深石集團創始人、萬科公益基金會理事長王石表示,接下來一年,深石集團將帶領承諾踐行ESG的中國企業加入聯合國全球契約,并繼續與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駐華辦公室合作,每年在紐約氣候周期間舉辦CEO圓桌會議。
21碳中和課題組快評:實現凈零轉型需要全球創新合作,需要國際社會協調一致的行動。
2、MSCI推出全新評級,為評估碳項目的完整性設立標準
9月23日,紐約證券交易所(簡稱:MSCI)宣布推出MSCI碳項目評級,旨在幫助碳信用的買方、投資者和開發者更好地評估碳項目的質量和完整性。
MSCI碳項目評級可對全球碳信用市場上4000余個項目進行評估,MSCI的評估標準包括了項目對氣候、環境和社會的影響,以及法律和道德風險,包括金融犯罪、欺詐和制裁。
MSCI碳項目評級采用透明且基于規則的方法論,評估標準包括六大標準和50多項子標準,主要圍繞碳排放影響和項目實施完整性兩大維度。MSCI碳項目評級綜合這兩大類別的評估結果,采用覆蓋AAA到CCC的七級評級制。
21碳中和課題組快評:MSCI碳項目評級可獨立評估碳信用項目在多項標準下的完整性和風險程度,其發布標志著MSCI在實現推動碳信用市場透明度和制定標準的承諾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本文鏈接:碳中和周報(第157期)丨生態環境部:將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國家能源局發布《電力市場注冊基本規則》http://www.lensthegame.com/show-4-11863-0.html
聲明:本網站為非營利性網站,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 綠色金融周報(第157期)丨工行與工信部合作:綠色金融支持綠色工廠;2024粵港澳大灣區綠金聯盟年會發布七項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