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孫燕 易佳穎 上海報道
《南京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近日獲國務院批準,南京正式成為全國首個獲批的省會城市。
消費方面,監測數據顯示,2024年暑假期間(2024年7月1日—8月31日),長三角消費領域輿情信息共計19176927條,其中消費維權類輿情信息2843417條,占輿情總量的14.83%。
在長三角一體化的進程中,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第二十三次全體會議18日至19日在安徽省滁州市召開。會上,6個重點合作項目進行了簽約,包括長三角水環境科技應用領域協同發展聯盟合作項目等。
“專精特新”方面,日前,《廈門市支持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出臺,從夯實培育基礎、強化創新發展、提質賦能增效等六大方面,出臺15項舉措,培育壯大廈門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1、《南京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獲批
日前,《南京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獲國務院批準,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以來全國首個獲批的省會城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國務院在給江蘇省和自然資源部的批復中要求南京發揮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東部產業創新中心和區域性科技創新高地、東部現代服務業中心、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等功能,融入長江經濟帶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南京篇章。
根據國務院批復,南京將構建支撐新發展格局的國土空間體系。服務構建承東啟西的雙向開放樞紐,深化與上海、杭州、合肥等城市的協同聯動發展,加強南京都市圈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利用的省際協同,促進形成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
在交通方面,南京將建設國際航空樞紐、國家鐵路樞紐和國家物流樞紐,優化港口集疏運體系結構,完善多向聯通、多式聯運的對外對內通道,做好重大基礎設施的空間預留,建設安全便捷、綠色低碳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統籌安排公共服務設施布局,完善城鄉生活圈,促進職住平衡;系統布局藍綠開放空間,營造更加宜業宜居宜樂宜游的人民城市。
2、“90后”陸正韻出任蘭溪市副市長
近日,浙江金華蘭溪市政府官網“市長之窗”欄目更新信息顯示,1992年4月出生的陸正韻已出任蘭溪市副市長,負責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美食、新聞、文化、體育、旅游、文物保護、社科研究等方面工作。
近日,上海市徐匯區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舉行,會議決定任命魏蘭為徐匯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公開履歷顯示,魏蘭,女,漢族,1980年1月生,研究生,經濟學碩士,民革黨員。魏蘭曾任徐匯區湖南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徐匯區投促辦主任,民革徐匯區委副主委等職。
近日,江蘇省人民政府發布了一批領導干部職務任免通知。其中,任命林莉為省民政廳副廳長,試用期一年;任命王慧廷為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免去其省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監督局局長職務;任命馬俊為省統計局副局長,試用期一年。
據西藏《拉薩日報》消息,9月12日,拉薩市召開江蘇省第十批第十一批援藏干部領隊交接工作會議。西藏自治區黨委常委、拉薩市委書記肖友才,江蘇省委組織部副部長李孝峰出席并講話。上述信息顯示,李孝峰已任江蘇省委組織部副部長。
3、2024長三角暑期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出爐
剛剛結束的2024年暑期,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消費市場持續升溫,特別是旅游市場十分火爆,呈現學生、兒童出行占比高,親子游、研學游、避暑游熱度不斷攀升,西北長線游、周末短途游以及跨境游共同發展等特點。9月20日,長三角消保委聯盟發布2024年暑期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
整體來看,長三角地區“暑期經濟”熱力十足,直觀體現了三省一市的消費潛力和活力。但不容忽視的是,一些熱門消費領域也同樣出現了消費體驗感差、消費爭議多、維權難度大等問題,引發部分消費投訴和輿論熱議。
大數據顯示,長三角地區暑期消費維權輿情主要聚焦旅游消費、出行住宿、文娛演出、教育培訓、家電維修以及未成年人消費領域的熱點和焦點,包括研學游質價不符、演唱會退票難、教培機構閉店跑路、家電虛假維修等亂象。此外,電商購物僅退款問題,暑期醫美熱暴露出的無資質、套路貸等問題也引發輿論熱議。
今年暑期旅游熱度持續升溫,豐富的旅游產品和多樣化的旅游線路,激發假日經濟新活力,演唱會、音樂節等“演出+旅游”的新玩法也給旅游消費市場注入一抹新動能。然而,熱度上升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特別是涉及“一老一少”消費領域的難題。輿情監測發現,2024年7月1日—8月31日,長三角地區旅游消費維權輿情信息共132689條,8月16日出現峰值,為3260條。
4、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召開
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第二十三次全體會議18日至19日在安徽省滁州市召開。
此次會議以“打造跨域合作新典范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為主題,全面總結一年來城市合作成效,深入分析新形勢下長三角地區城市合作的新使命、新任務,審議通過《長江三角洲城市經濟協調會年度工作報告》《長江三角洲城市經濟協調會第二十三次全體會議紀要》等有關文件。
會上,6個重點合作項目進行了簽約,包括長三角水環境科技應用領域協同發展聯盟合作項目、蘇皖環高郵湖綠色一體化融合發展區建設合作項目、長三角良渚文化遺址聯盟合作項目等。
會上發布的《2024新華·中規院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指數報告》顯示,2023年,長三角內部供應鏈占比達58.1%,明顯高于京津冀和粵港澳大灣區。2018年以來,長三角區域內相互投資總金額累計超過1.2萬億元。以新能源汽車產業為例,全國四成以上新能源汽車產自長三角地區。中國新能源汽車以車企持續的技術創新、完善的供應鏈體系和充分的市場競爭,在綠色低碳轉型發展中搶得了先機。
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指數顯示,該指數從2011年的100分增長至2023年的267.57分。相比于京津冀、廣東省分屬于技術交易輸出型地區和技術交易吸納型地區,長三角地區技術吸納和輸出相對均衡,更有利于長三角地區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
5、廈門:六方面15項舉措 壯大專精特新企業
日前,《廈門市支持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出臺,從夯實培育基礎、強化創新發展、提質賦能增效等六大方面,出臺15項舉措,培育壯大廈門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專精特新企業”,包含“‘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措施》旨在加快推動專精特新企業梯隊培育和高質量發展,提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增強產業鏈配套能力,為廈門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新動能。
《措施》明確,力爭到2026年,全市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有效提升。專精特新企業戶均研發占比超10%,戶均I類知識產權數量超8件,企業數字化水平等級二級及以上的占比達到90%。持續完善大中小企業融通、校企協同創新、要素資源持續集聚的創新發展生態。
為支持專精特新“小巨人”后備企業創新發展,尤其是在細分賽道跑出競爭力,《措施》明確,要強化企業發展激勵,結合后備企業主營業務、研發創新、知識產權等綜合指標,按照績效考核結果給予最高30萬元獎勵;對首次獲得專精特新“小巨人”稱號的企業,由市級、區級分別給予一次性50萬元獎勵。
(注:“專精特新”部分內容為全國數據)
(部分綜自:各地政府官網、官微,新民晚報、中國新聞網、上海證券報、廈門日報等)
『覆蓋滬蘇浙皖每周最新動態和重點政策解讀
追蹤三省一市千萬+企業流動新態勢
探索新發展格局下產城發展新潛能
共推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出品:21世紀長三角研究院
統籌:卜羽勤
主筆:孫燕、易佳穎
編輯:卜羽勤
本文鏈接:經智長三角(318期)丨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召開,“90后”陸正韻出任蘭溪市副市長http://www.lensthegame.com/show-4-11717-0.html
聲明:本網站為非營利性網站,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 經智長三角(317期)丨長三角132家企業入圍2024中國企業500強,第六批3012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公示